查看: 337|回复: 0

中国免签首航日记-巴黎直飞北京

[复制链接]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开心
    2023-12-20 13:21
  • 签到天数: 8 天

    连续签到: 1 天

    [LV.3]偶尔看看II

    281

    主题

    10

    回帖

    74

    积分

    网站编辑

    积分
    74

   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

    发表于 2023-12-18 08:39:1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    1184937965962428416.jpg

    【欧洲时报特派记者安东报道】近日,欧洲时报特派记者登上从巴黎直飞北京的航班,体验了中国对6国实施免签新政策后的首航,开启一场回乡“寻根之旅”,并以日记形式记录下一路上的见闻与感悟。

    DAY0:出发日

    我为不在免签国家的人们感到遗憾

    “我们这班航班到北京时,正赶上12月1日的免签政策。”我赶飞11月30日晚法航从巴黎直飞北京航班,这是法国航空公司在中国对欧洲5国免签政策实施后的首航。航班没有坐满,空姐告诉我,“现在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有这个政策,即使知道了,他们也不一定非要赶乘这趟,旅行是提前规划的。”

    巴黎人很乐意与我分享免签便利的快乐。在乘坐地铁快线前往戴高乐国际机场的途中,我偶遇一位从外国来巴黎旅游的年轻女孩。我跟她闲聊说:“我这趟去中国的旅行不再需要签证了。”她马上送上祝贺:“太好了,祝你这趟旅行愉快,玩好!”我也回祝她在巴黎旅行快乐。

    稍后我跟一位赶地铁回家的巴黎男孩聊起,他也兴奋地表示:“那我想说,我也不需要签证就能够去中国旅游,那太棒啦,太棒啦!”

    办理登机和通过海关的过程非常顺利,机场工作人员没有问我任何问题。但就如空姐所说的,很多人还没来得及详细了解这一免签便利,或已经提前规划过行程。几位同行的乘客多是旅游回国的中国同胞。

    航班飞行一段时间,我与临近一位学生样子的欧洲女孩攀谈。“你这次去北京没办签证吧。”“我有签证。我有一个星期的签证。”女孩讲的是法语。我告诉她,“从我们到北京的这天起,我们就不再需要签证了,新的政策。”不出意外,女孩表示她还不知道这事。

    我向这位同行的女孩解释:“你才有一个星期的签证,如果你想多呆,可以呆15天。现在对法国公民免签15天,旅游、探亲、商务之类的。”女孩反应过来,“这对我没用,我是安道尔人。”

    我感慨道:“安道尔夹在法国和西班牙之间,这两个国家都免签,真遗憾。”

    航班会在北京时间12月1日下午抵达中国北京首都国际机场。据了解,随着航班恢复,法航现在每天都有飞往北京、上海和香港的直达航班。1966年9月,就是法航的F180航班“舍维尼城堡”号首次从巴黎飞往上海,法航也因此成为第一家飞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航空公司。据法航方面的说法,往返法国和中国的旅客可以期待更灵活的航班时刻选择。

    我登机时排得靠后,座位也靠后,始终没能看清全部同行乘客的面孔。不过,不论我们来自哪里,国籍为何,是否单独办理了签证,抑或转机或直飞,我们都因缘际会于这架免签首航——AF0382从巴黎到北京。这天是2023年12月1日。

    DAY1:抵达日

    就这样,我过关了

    飞机落地。我看到机窗外有阳光。来之前,巴黎是连日的阴雨天气。

    16时13分。“说走就走”乘飞法航巴黎至北京免签首航,我体验了一把往来法中新效率。飞机起飞迟了半小时,还提前20分钟降落北京。

    同机的乘客纷纷起身开始收拾行李,我想再坐一会儿,再歇一会儿。

    跟登机时一样,我跟随着前面的乘客,背着行李的,或拉着行李的,一起往前走。

    机场干净,现代化。我看到墙边“外国人指纹采集区”,有一排一排的机器。但是那里很冷清,几乎没有什么人。

    我走到一台机器前,扫描了护照,然后在屏幕上先是放左手四个手指,再是放右手四个手指,最后放左右手大拇指一起。

    机器吐出一张纸条,上面的字样是“外国人指纹采集凭条”,徽章的落款是“国家移民管理局”,末尾两行有证号和时间。

    来到海关通道,我前面排队等候着同趟航班的十几个人。不远处等候通过机务人员通道的法航乘务员聚在一起,我从她们中认出了在机上聊天的那位空姐,向她点头致意。

    我们的这个十几个人的小队进展很慢,10分钟左右过去了,快到我了,我问向旁边一位执勤的小伙子:“一般来讲,每个人过关大概要用几分钟?”他戴着口罩,看不到表情,不过让我听清了回答:“看情况,快的两三分钟,慢的五六分钟”。就在这时,他一位站在五米远外的同事招呼他说:“让那位先生从这个通道过吧。”

    我照做并来到一个窗口前,窗口对面的这位海关工作人员也戴着口罩。我把护照和外国人登记卡递了过去,并说你好。

    他一边看登记卡一边翻开护照,然后让我依次把手指放到面前一块小屏幕上,先是左手四指,再是右手四指,最后左右手大拇指一起。

    然后是拍照。趁他翻看我的护照时,我跟他搭闲:“我很有运气没办理签证,费时费力费钱。今天是对欧洲几个国家免签的第一天。”他问我回程的日期,我说12月14日,又接着聊下去:“我买机票时挺糊涂,搞不清15天的概念。”他随口表示其他同事会给我解答,并在问了我“来做什么,住到哪里”的例行问题后,就指引我去问站在一旁的另一位同事有关15天期限的问题了。他甚至没有问我的职业。

    他的这位同事非常热情,给我解释怎样计算这15天。听得挺糊涂,不过我最后还是明白了:12月1日到,12月15日离开,是没问题的。

    此刻,10个小时的旅途疲劳袭来,于是向他表示了感谢,然后就这么过关,可以离开了。

    行李提取很快。最后经过一道行李扫描关。就这样,我出来了。

    离开机场的步道上,我又与一位同航班的旅客攀谈上几句。

    “(免签)尤其是对中法关系是个好政策,这将方便赴华法国人的出行。(之前)他们需要多次办各种手续、写签证、收签证。”这位史蒂芬·布拉科尼耶博士,在巴黎第二大学任教,此行来中国私人旅行。“我觉得如果能有很多法国人来中国,有很多中国人去法国去欧洲,我们就能重新找到对双方都满意的节奏。因为无论是旅游还是经商,这些联系都非常紧密。”

    DAY2:访法侨

    阳光与咖啡不宜辜负

    12月2日这天,北京的天气格外晴朗。在798艺术区的小广场、小街道上,我尽量行走在那些有阳光的地方,享受北京冬日阳光的温暖。不少趁周末来这里休闲的人们,有大人,有孩童,在画廊或商店间进出,在某座室外雕塑前或一面艺术墙前拍照留念。

    地处北京市区东北一隅的798以当代艺术和国际化知名,在这里我有幸结识法国记者和作家蒲皓琳(CarolinePuel)和她的丈夫程昕东。程昕东经营着一家国际当代艺术空间兼咖啡厅,我们在喝咖啡闲聊中,自然又要聊到免签这个话题。

    我问蒲皓琳是在什么时候得知免签这个消息的。她说自己很荣幸地作为昔日法国留学生代表之一,陪同赴访华的法国外交部长科隆纳出席了活动。“所以这个消息公布的时候我就在现场。”我笑着跟她开玩笑说:“那你真是第一个听到的。”

    蒲皓琳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84年。她在中法两国之间频繁往来已经有近40年的经历。我请她为我讲述第一次办理来华签证的故事,还有在1984年那个时候申请签证是不是很麻烦。蒲皓琳的回答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——她说那个时候申请签证其实很简单,要比2000年代还简单。她第一次赴华是在法国驻华大使馆实习,她的签证由法国外交部替她申请,所以她很容易就拿到了签证。第二次赴华则是以留学生身份,从巴黎政治学院到北京外交学院留学,所以留学签证也非常顺利地拿到了。

    我接着询问蒲皓琳的丈夫程昕东:工作在798艺术区的人们,得知免签的消息后有何反响?他倒反问起我来:“你看,这个咖啡厅里如果能来更多的法国客人,不是更好吗?”于是我们又聊起,若有越来越多的法国艺术家不再需要办理签证,就能来这里办展、参展、交流,这个艺术区将会更加活跃。

    时间过得挺快。太阳落山了。街灯亮了。我看到了789艺术区傍晚的景象。

    DAY3:寻根记

    在那样的厚重里,我找到了它们

    12月3日。到北京的第三天。下午,我来到琉璃厂文化街,同行的还有在京工作的两位同事。想停下来歇歇脚,我们便走进一家店里坐下。当他们把咖啡端来时,我感到了惊讶:一盏白色瓷咖啡杯里,浮着的拉花图案是徐悲鸿《骏马图》,还有“悲鸿”二字签名。

    我的视线转向对面一张平头案。案上右手边摆着一座插屏,宣纸的屏芯画的是:一段枝条给花儿坠得低斜了去,花枝下一只蜂儿振翅正飞。左上角有题章:黄蜂小尾扑花X。最后的那个字,半天也没辨认得出。身边的同事旋告诉我:“那是归,归来的归。”言者无心的一个词触动到了我——是呀,我归来了。

    可我在这里没有认出这个“归”来。从店里出来后我们继续在街上走。传统样式的屋檐墙壁,传统意趣的书画文房。这里的一切所洋溢出的传统气息压靠着我,我感觉沉重。我在一棵树前停下。刚才说到的“归来”,又让我想到另一个词:“归根”。

    我对身边的同事说:“刚才我没有认出‘归来’的归,现在我要找到”归根“的‘根’字,把它认出来。你们帮我,看到‘根’字就告诉我。”

    我在寻根。

    停在一处橱窗前,我看到上面贴有满满的印章图案。在这些不同字体的刻划中,我在找我想要找到的“根”字。但是没有找到。

    我们走到中国书店。建筑物的雕檐瓦绘、壁面匾额,一切都让我感觉到辉煌。我对身边的同事说:“在里面,我们应该能够找到这个字”。进到里面,所见尽是一排一排满满的书架,一片一片码叠的书摞,有那么多书——这一切,对我来说,是另一种辉煌。

    我找。找了很久。倏尔,透过展柜的玻璃,我看到一册《马鸣寺根法师碑》旧拓本,在上面发现了“根”这个字。

    我高兴地招呼两位同事,喊道:“找到了。”从书店出来,我走在路上。旅途继续。

    (编辑:刘涛)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手机版|小黑屋|Archiver|联系我们:jump2eu@outlook.com|Jump2EU ( 陕ICP备11010594号-7 )

    GMT+8, 2024-5-4 13:08

 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